行政公文,是公务文书的简称,是人类在治理社会、管理国家的公务实践中使用的具有法定权威和规范格式的应用文。它是特殊规范化的文体,具有其它文体所没有的权威性,有法定的制作权限和确定的读者,有特定的行文格式并有行文规则和办理办法。在2012年之前,行政公文是按照国务院办公厅1987年2月18日发布、1993年11月修订的《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》办理。现在,我国公文一律按照2012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《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》写作和办理。
公文写作的要求很高,尤其是要求起草者具有工作实践的基础,懂得工作中许多微妙的关节,而在具体起草中要求较好的文字语言功夫。公文语言总的要求是庄重、平实、概括。公文语言功夫的核心是选词。选词一要根据所反映的客观实际需要,二要符合明晰、确切、简练的标准,三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,为避免上下文重复而选择不同的词语,注意文中所涉及对象和阅读对象。多用书面语和文书用语,少用形象和描绘性词语和口语,不用方言土语,十分规范。
需要特别提出公文结构用语。一是开头用语,用来表示行文目的、依据、原因,伴随情况等。如:为(了)、关于、由于、对于、根据、按(遵、依)照、据、查、奉、兹等。二是结尾用语。如:为要(荷、盼)、是荷、特此通知(报告、函告)等。三是过渡用语。如为(对、因、据)此、鉴于、总之、综上所述等。四是经办用语。如:经、已经、业经、现经、兹经、办理、责成、试行、执行、贯彻执行、研究执行、切实执行等。五是称谓用语。有第一人称:我、本;第二人称:你、贵;第三人称:该。等等。
一、公文文种:
国家公文的种类主要有15种:决议、决定、命令(令)、公报、公告、通告、意见、通知、通报、报告、请示、批复、议案、
函、纪要。
集团公司的常用公文文种主要有以下8种:
(一)决定: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做出安排部署,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,变更或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。
(二)通知:适用于传达上级机关指示,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单位的公文;发布规章制度;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;传达要求下级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执行的事项;任免和聘用干部。
(三)通报:适用于表彰先进,批评错误,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。
(四)报告:适用于向上级汇报工作,反映情况,提出意见或建议,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。
(五)请示: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、批准事项。
(六)批复: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。
(七)函: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,询问和答复问题;请求批准和答复事项等。
(八)纪要:适用于记载和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。
二、公文主文结构。主文结构是指除了公文格式(外部组织形式即文头、主文和文尾及其各项设置)之外的公文核心部分。这一部分的写作,是公文写作的难点。
(一)标题
1.规范式:三部分,即:发文机关+事由+文种
――用于重要、庄重的公务
2.灵活式
⑴二部分:一是发文机关+文种
(以上标题下可加时间)
二是事由+文种
三是“转发+始发机关及原通知标题”
⑵一部分:只有文种
――常是不大重要的公务,带周知性
★带发文机关的标题下面如写发文时间,则须用括号,公务须是重大的、庄重的。文后不写落款及时间。
二、正文
1.主送机关 (面向机关全体人员或者社会群体的,公务是周知的、重大的,常常不写;注意工作实际中组织关系)
2.正文
⑴原由:
一是依据:
情况:叙述时间、单位、地点、人物和事件等;常用“目前……”类时间状语 ;简介人物及事迹
文件:常用“根据……”;往往是一句话
意义:议论:常用“是……”
作用:常用“将使……”
二是目的:常用“为……”
原由部分可省略,或只省略依据、目的之一。
⑵事项:(内容多而重要的分条列项即列出层义,或用小标题或用句子表达)
①并列式。常见。一般写的是公务的横向的、静态的情况。各部分相互之间无紧密联系,独立性强,但共同为说明主旨服务。能够省略某一部分。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概括面广,条理性强。
并列式内容之间的序码可用数字式,也可用分段式;段中并列的内容可用数字、分号(;),也可用句子并列式。
要求重轻有序:重要的放在前边,依次类推。
②递进式。一般写的是公务的纵向的动态的过程或者事理。各部分层层递进,每一部分也不可缺少,前后顺序也不能颠倒。这种方法的好处是逻辑严密,能说明问题。
在一篇公文中,两种方法可以互相交叉,即以一种方法为主,在某一部分即某一层次中用另一种方法。
注意:自此以下常运用序码。顺序是一、(一)、1、(1)共四层。
不重要内容分项可用分段甚至加分号(;)的形式。
⑶结尾:(可以不要)常见有:
一是各文种专用语如:“请予批准”、“特此通知”等。
二是希望、号召类。
三、公文格式
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《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》修订发布了《党政机关公文格式》国家标准(GB/T 9704-2012)。该标准对公文板式、字体、字号等都做了详细要求。
(公文有国家标准规定的固定格式。一、排版规定:正文用3号仿宋体,一般每面排22 行,每行排28 个字。二、装订要求公文应左侧装订,不掉页;无坏钉、漏钉、重钉。三、公文用纸及版面尺寸采用国际标准A4 纸,尺寸为210mm×297mm 公文用纸天头(上白边):37mm±1mm 公文用纸订口(左白边):28mm±1mm 版心尺寸:156mm×225mm 。公文的文头,又称版头,包括文件名称、发文字号、签发人等项内容。位于公文首页上端,一般约占A4公文纸的1/3 或2/5 面积。)
格式中的主要内容
(一)发文机关标志。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 “文件”二字组成,也可以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。联合行文时,发文机关标志可以并用联合发文机关名称,也可以单独用主办机关名称。
(二)发文字号。由发文机关代字、年份、发文顺序号组成。联合行文时,使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。
(三)签发人。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。
(四)标题。由发文机关名称、事由和文种组成。
(五)主送机关。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,应当使用机关全称、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。
(六)正文。公文的主体,用来表述公文的内容。
(七)附件说明。公文附件的顺序号和名称。
(八)发文机关署名。署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。
(九)成文日期。署会议通过或者发文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。联合行文时,署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。
(十)印章。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的,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,并与署名机关相符。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可以不加盖印章。
(十一)附件。公文正文的说明、补充或者参考资料。
(十二)抄送机关。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者知晓公文内容的其他机关,应当使用机关全称、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。
(十三)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。公文的送印机关和送印日期。
四、3种常用公文的模式化写作
(一)请示模式
请示是向直接上级请求指示、批准的公文。必须事前行文,一事一文。上级应在一定的时限内批复。
【标题】一般由发文机关、事由、公文种类三部分组成。如:《×××公司关于×××的请示》。
【主送机关】接受请求的直接上级机关,在标题下面一行顶格写起,只能写一个。如需同时送其它机关,应用抄送形式(在版记中抄送栏标明)。
【正文】
1.请求缘由。一写情况依据(往往用“目前”开头),二写目的说明(用“为……”开头)。
2.请求事项。分层分项写清具体要求,并说透理由,提出充足的事实和理论根据。同时,依据实际情况,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意见,作为上级机关进行判断和指示的参考。
3.结尾。只是一句祈使性的话:“当否,请批复”或“以上如无不当,请批准”。
【附件】可有可无。是随同请求的有关材料、图表或其它文件。在正文之后(隔一行)注明附件名称和顺序。
【印章、发文时间】
(二)报告模式
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报告工作、反映情况、提出建议和答复询问的公文。一般事后、事中行文。不要求上级批复,行文较长。报告和总结、调查报告的写法大同小异。常见单位部门的总结同时用于会议,成为报告。
【标题】一般是:“事由+报告”。
【主送机关】与请示相同。
【正文】种类繁多,正文内容有差异。为学习方便,把报告大致分为二种:
一是综合性报告正文,或称总结性报告。政府及机关单位都要在大会上作此种工作报告。
1.情况简述:工作时间、地点、背景、条件或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。这种开头称为概述式。此外还有结论式(议论判断)、 说明式(用“为了……”)等。百字上下。
2.成绩做法:这是主体。可以简要叙述一下工作过程。成绩常常通过数字、比较、事实来表现。安排形式有条陈式、 小标题式、阶段式和贯通式。
3.经验教训:要有观点、看法和规律,又要有具体的典型事例以及理论分析。常常占五分之一篇幅。
4.今后计划。往往写成今后的工作计划。常常占三分之一篇幅。
各级各类行政机关每年都要作这种总结式的报告。
二是专题性报告正文。着重汇报某项工作或某个问题,特点是专项、特殊,一事一报。
1.概述情况。讲清工作开展情况,或问题发生的原委,事项的起因和经过。
2.说明理由、做法和反映。或取得的成绩和经验,或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,或说明工作做法,或写出群众反映。
3.提出意见。写基本看法,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办法。
报告要用事实说话,以叙述为主,叙议结合。
【结尾】一般用“特此报告”,“以上报告如无不妥,请批转执行”等习惯用语,有的不写。如有附件,与请求相同写法。
最后写发文机关或个人,盖章,写发文时间。
(三)通知模式
通知是批转下级公文、转发上级或不相隶属机关公文、发布规章、传达事项和任免干部所用的公文。它是最常用的行政公文。根据其作用分为五种:发布性通知、批转性通知、事项性通知、会议通知和任免通知。
【标题】灵活,甚至只有“通知”这一部分(内容不大重要又是周知的)。但批转性通知的标题按照《办法》“准确简要”的规定,省略文种,即:“批转(或转发)+(始发机关)原文标题”。
【主送机关】直接下级。
【正文】
发布性通知和批转性通知的正文:“主体(发布或转发的文件)+批语”。 如:“现将《××× 办法》发给你们,请认真贯彻执行。”
事项性通知:原由+事项+结语(特此通知)
会议通知:名称、时间、地点、内容、人员、报道时间和地点、需带材料等。
任免通知:格式固定。
【附件】可有可无。
【发文机关】
【发文时间】用阿拉伯数字。